9.3阅兵正式举行,外界对中国的预估显然还是保守了。一款编号为东风-61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正式亮相。这是继东风-41导弹之后,中国战略导弹力量又一次跨代升级。对外界来说道正网,这无疑是一个信号,解放军的核力量现代化正进入一个新阶段。而对美国来说,这一幕则意味着,五角大楼又要加班了。
先把话说清楚。东风-61到底是什么?官方目前没有披露细节。但从外形看,它和东风-41一样,使用的是16轮公路机动发射车。这说明它依旧具备高度的机动性,不依赖固定发射井,可以随时随地转移位置,增强生存能力。很多军迷把它视为东风-41的继任者,也就是新一代的洲际导弹。但从命名规律来看,“61”很可能代表的是一次全面跨代升级,而不是简单的改进。
我们知道,东风-41的射程在1.2万到1.5万公里,可以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,并且能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。换句话说,它不仅能打得远,还能一箭多目标。如果东风-61是它的继任者,那性能只会更强。美国一些智库之前就放风,说中国在研发“东风-45”或“东风-51”,这些型号据称能带7到14枚弹头,射程甚至达到1.5万公里。但很显然,美国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实际军力。如今东风-61的亮相,就代表了更远、更强、更难拦截。
对比一下就更清楚了。美国现役的“民兵-3”导弹已经服役了50多年,现在还在服役,真正的继任者“哨兵”计划预计2030年前后才能完全部署。而中国这边,从东风-31到东风-41,再到今天的东风-61,几乎是10年一个跨越。可以说,中国的军事装备更新速度远远快于美国。而这背后反映的是战略态势的转变。
为什么中国要这么快?原因很简单。近几年国际局势的变化,让中国更加意识到,战略威慑的可靠性必须提升。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强,部署了越来越多的反导系统,比如在韩国的“萨德”,在日本的宙斯盾,还有太平洋上的宙斯盾舰队。这些都指向一个目标,就是削弱中国的战略反击能力。面对这种局面,中国只有两条路,要么被动接受,要么主动突破。东风-61的出现,显然是第二种选择。
这次阅兵不仅有东风-61道正网,还有惊雷-1这样的新型战略导弹。这说明中国不是只推出一款导弹,而是整体在推进核力量多样化。五角大楼去年年底的报告也提到,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已经超过600枚,到2030年会超过1000枚。这个数字虽然和美国的5000枚核弹头相比还有差距,但关键在于增长速度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美国习惯了对中国保持核优势。但现在这个优势正在缩小。更要命的是,中国的导弹越来越多样化,有公路机动型,有地下发射井型,还有潜射型。再加上东风-61这样的新一代洲际导弹,意味着中国的二次打击能力越来越有保证。五角大楼最怕的,就是中国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核反击。这样一来,美国在战略上就无法用核优势来压制中国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中国的发展逻辑和美国不一样。中国的目标不是追求数量上的绝对压倒,而是要确保“有效反击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足够威慑”。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不会去造几千枚弹头和导弹,而是保持一定的数量优势和技术领先,确保对手不敢轻举妄动。
总之,东风-61亮相,标志着中国核力量从“够用”正在向“更稳、更强”转型。对美国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挑战,更是战略上的警告。如果五角大楼还想用老办法来限制中国,可能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。美国有的忙了,但能不能忙得过来,还真不好说。
所以,这次阅兵不只是一次展示,更是一次信号。信号很清晰,中国已经进入了洲际导弹跨代升级的阶段。从东风-41到东风-61,这个跨度告诉世界,中国的核战略已经不是过去那个“有限威慑”,而是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平衡。
来源:《DF61导弹亮相阅兵场》 环球网道正网
热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